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
从学生的角度来说
“从学生的角度来说,对那些适合出国学习的学生,留学是一个机遇;反之,对不适合的学生是一种煎熬。”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主任白章德表示,对于尚未成年的“小留学生”而言,低龄化的出国留学有利有弊,但是弊大于利。
白章德说:“我觉得合适的年龄最好是大学毕业以后。最好可以在国内完成基础教育,甚至高等教育,再根据孩子的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是否出国。这样不盲从,也可以家教 让学生有健全的人格,并选择健康的发展轨迹。孩子接受教育的过程非常短暂,一旦出现偏差,就很难弥补。”
3. 留学热潮催生产业:警惕“鱼目混珠”
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,200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20万,当年有750万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,所占比例为73.5%。而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,2009年全国应届高中毕业生为834万人,这也意味着当年有84万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;2010年,弃考人数为8家教網 1万多人;2011年,放弃高考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人数仍为80万多人。其中,因出国留学而选择弃考者达21.1%。低龄留学、就业压力、经济问题都是高三学生弃考的原因。
中国留学生激增的驱动力是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中产阶层的崛起。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指出,现在我国中产阶层数量逐年增大,1999家教中心 年我国中产阶层大致占15%,2008年达到22%-23%,大致每年增加1%。培养一个孩子在国外完成从中学到大学阶段的学业,需要两三百万元人民币的投入。一方面,越来越多的家长具备了这样的经济条件,不局限于新富和中产阶层,甚至大城市的工薪阶层也愿意卖掉一套房子,作为孩子的教育投资。
走出国门,在上个世纪末对中国人来说,仍然是某些特殊人群的特权。随着中国人的家庭经济实力增强,普通百姓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,越来越多的家长有能力把孩子送出国门,接受外国普遍来说比较灵活和先进的教育,增强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的竞争力。
相比于在国内完成高中教育以后再出国,低龄留学海外,是否在国外的“扎根”能力就越强?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